你可曾听说过“52Hz鲸”?它是一头灰鲸,于1989年被美国海军发现,因其叫声频率(52赫兹)与其他鲸类(12—40赫兹)不同而备受瞩目。20年来,“52Hz鲸”一直在孤独地歌唱,试图找到一个朋友,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
他们不盲,却对周边视而不见;
他们不哑,却对一切闭口不言。
他们是孤独症儿童,
像黑夜里的星星,
孤独地闪烁着,
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了解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3岁以前可以被发现,自闭症儿童一般在30个月以内发病,但也有个别在3岁以后发病。
表现为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和行为异常。自闭症是一个尚没有被全社会知道、了解的病症。与唐氏综合征等疾病不同,自闭症不会影响患者的面容,因此自闭症患者容貌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自闭症有两大误区需关注
误区一:“天才儿童”
曾经有不少影视作品将自闭症患儿描述成“天才儿童”,他们往往在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这是人们对自闭症的一大认识误区。影视作品中表现出的阿斯伯格人格,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疾病,但非常罕见。
实际上,只有少部分自闭症儿童有一些优于常人的表现,例如有一定的绘画天赋、音乐天赋,或者记忆力超强、对数字敏感等,但有四分之三的自闭症儿童的智力偏低下。
误区二:“不爱说话”
人们对自闭症的另一个认识误区是“不爱说话”。自闭症的核心症状给人一种印象:自闭症儿童通常不太爱讲话。其实,有一些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表现是“滔滔不绝”,因而这种异常行为容易被家长忽视。
如果发现孩子话很多,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说话的时候缺少交流感,像背书一样,且有一些异常声调,就需要引起重视。
多一些包容与关爱
每一个自闭症孩子都是一个孤独的灵魂。
孤独症的孩子也是如此,因信息处理神经系统发生生理异常,与同类交流和沟通存在困难。他们就像“52Hz鲸”,不断地吟唱却无法得到理解和共鸣,往往孤独地寻觅,却发现自己与其他人背道而驰。
为了能够融入社会,孤独症的孩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干预和调整,尽力适应人类的沟通频率。就像“52Hz鲸”,频率慢慢降低,直到与正常鲸类频道遥遥相望。
如果我们能花点时间了解自闭症,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以及他们亲友的需求,认识、了解、包容、接纳和帮助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那么孤独症就不再是孤独的了。
自闭症患者和我们一样,都需要学习如何生存和融入社会,他们也希望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在世界上。
来自星星的他们,和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只不过他们需要经历更加艰辛的过程,也更需要世界的理解、耐心和包容。
早发现早干预
早发现,早治疗
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选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治疗前,应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选择具有良好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通过专业的机构进行教育及行为途径的干预训练。
药物治疗
尽管尚没有药物能够明确有效地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和交流障碍,但研究表明,精神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存在的情绪行为异常,如行为治疗无效应及时予以精神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症状,同时也为教育训练创造更好的条件。
坚持长期治疗干预
孤独症为长期慢性、甚至持续终生的疾病,应坚持长期坚持治疗,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