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下火?
很多人总说自己或者亲朋好友有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便以为是上火了。
究竟什么是“上火”?对于这个中医术语,恐怕大多数人都一知半解。
“上火”属于中医热症范畴的专用名词,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部阴阳二气是平衡的,但凡一方失衡,人便会上火。
这种非正常的火,又分实火跟虚火。所谓“实火”是由于阴气正常而阳气过盛所显,而“虚火”则由于阳气正常而阴气稍衰所显。
依五脏学说来论,“火”又有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之分,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应;且无论哪一种火都有虚实之分;而实火虚火的症状应具体到每个人,视气候、天气、体质、饮食等等情况不同而定。如果不加以区分,自行盲目地去清火降火而胡乱服用药物,非但不能降火,还有可能火上浇油更伤身体!
消炎药≠抗菌药(抗生素)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头疼脑热,或者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生疮等,大家都习以为常地觉得自己或者家属有“炎症”,要用上消炎药才能把炎症消下去!
在药学范畴内,是没有“消炎药”这个概念的,而人们用“消炎药”实际上只是想表达的是“抗菌药物”。专业名词中“炎症”,所对应的药物称作“抗炎药”。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抗炎药”,此类药物可以缓解或消除机体由于外界刺激产生的防御反应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如:红、肿、发热、疼痛等。
抗炎药分为两类:一类是甾体类抗炎药,也就是平时说的激素;常见的口服类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龙等,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常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另一类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因有显著的止痛、抗炎(受损部位红肿发热疼痛等)和退烧的作用,也称解热镇痛抗炎药;常见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再者,抗菌药物顾名思义是消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一般用于治疗、预防细菌感染衍生的疾病。
抗菌药物包括天然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和人工合成抗菌药(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等)。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又统称抗感染药物。
因此,抗生素、抗菌药物、抗感染药物具有从属关系,而抗炎药物与抗生素、抗菌药物、抗感染药物等无关。
也就是说:抗菌药物和抗炎药是两个连亲戚关系都算不上的不同种类的药品,抗生素也是不能作为“消炎药”使用的。
下火需不需要服用抗生素\抗炎药呢?
综上而论,消炎药(即抗菌药物)属现代医学范畴,上火则属于中医范畴,两者不仅含义不同,且两者的临床表现(病症)与治疗方式均不相同。
吃消炎药并不能降火,且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标是需要通过检查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影像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的才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关于上火的治疗,如果自行调整作息和饮食后仍旧不能缓解,或症状越加明显时,不要自行服用抗菌药物,要及时向专业的医师咨询,及时对症治疗,以免怠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