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G要点回顾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在受精后6日开始分泌,在妊娠早期分泌增加很快,每36-48小时即可增加一倍,至妊娠10周左右达到高峰,持续1-2周后开始下降,分娩后若无胎盘残留,产后2周左右消失。
HCG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其中α亚基与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α亚基相似,β亚基则是特异的,因此一般用β-HCG抗体来测定标本中的β-HCG。
与妊娠无关的HCG升高
1
交叉污染
最常见的是容器造成的交叉污染,如采集标本的容器反复使用而又没有清洗干净。
2
血液中存在干扰物质
最常见的是类风湿因子(RF),当血清中存在高浓度的类风湿因子时,会使HCG出现假性的升高。
3
非特异性异嗜性抗体
由于现在用于β-HCG检测的基本上都是单克隆抗体,而单克隆抗体均来自于小鼠,即鼠源性的抗体。
部分患者由于与小鼠有密切接触或者曾被小鼠咬伤过,体内存在着针对鼠源性抗体的抗抗体—非特异性异嗜性抗体。与RF干扰原理相似,这种抗体会与β-HCG抗体结合,从而产生HCG假阳性。
4
方法学引起的假阳性
目前测定β-HCG的方法很多,有金标法、ELISA、放免法,发光法,各家厂商所用的抗体针对的抗原表位也不同,各种方法之间对干扰物质的抗干扰能力也不相同,也会产生一些假阳性的结果。
5
垂体来源的HCG
除了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HCG外,垂体也可以分泌HCG,如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和绝经后妇女的体内都会出现垂体来源的HCG。
6
肿瘤引起的HCG升高
某些肿瘤组织也会分泌HCG,这些肿瘤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滋养层细胞肿瘤,包括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第二种是一些非滋养层恶性肿瘤引起的HCG异位分泌,包括:睾丸癌、胚胎细胞瘤、宫颈癌、乳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