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煎药的问题,也是需要深究的。
煎药工具一般最好选择砂锅。
中药材大多是含鞣质、有机酸等,如果用铁锅、铝锅等金属锅煎药,药物可能会和金属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变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或者是形成有毒成分,这样人体就无法吸收,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于产生其他不良反应。
如果家里没有砂锅,又急着煎药怎么办?那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不锈钢锅。忌用铁锅、铝锅。
中药需要洗一洗吗?
不需要!中药材在制备成饮片时候,是需要炮制的,其中的工艺程序就有筛选、清洗去杂质、干燥等环节,正规中药饮片是经过检验达标后才上市的,所以中药不需要洗,清洗反而会将药物的部分有效成分给洗掉。
熬药的时候需要加多少水?
中药在熬之前我们都建议先泡半个小时的。最初加水的时候,通常要没过药物,液面高出药面2-3cm。
如果有些质地比较轻,容易浮在水面的药物,可以用筷子压一压,不压也会慢慢吸水下沉的,所以不要担心啦。
如果你刚好遇到药物都比较吸水,泡个30分钟发现已经没有多少水怎么办?那就再加一点呗。
总之熬药的时候,一般液面(吸水后)多出药面3cm左右熬出来的量就差不多。
熬药途中如果发现水少了,是不建议中途往里面继续加水的。如果实在不够,药都熬干了,可以及时停止熬药,重新加水浸泡熬第二次。
熬药要熬多长时间呢?
中药的熬制对时间是有一定的讲究的。
① 对于一些质地轻的,药性容易挥发的药物,比如金银花、薄荷、大黄之类的,熬药时间太长又会导致药性的挥发、丧失,熬药的时间要求就会短一些。
② 所以现在有共识的是,清热解表的药,一般大火熬开后转小火再熬5-10分钟即可;
③ 而偏补的药熬的时间就要长一些,一般大火熬开后转小火慢熬30分钟以上。
如果对药物不了解,医生或者配药人员又没有告知如何煎煮方法,那我们常规的熬药方式是,大火熬开后转小火再熬15-20分钟。小火的力度就是保持微微沸腾即可。
需要特别交代的煎药方法
部分药物是写了先煎、后下、包煎等说明的,这类药物就要额外分开,按要求煎煮。
相关概念
1.包煎:把药材包在棉布或纱布或布袋中煎煮。
具体有: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应包煎,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等;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应包煎,因其易粘锅糊化、焦化,如石膏、车前子等;绒毛类药物应包煎,因其难于滤净,混入药液则刺激咽喉,如辛夷花、旋复花等。
此外,还必须注意的是,所用布包要大一些,切忌过小,致使难于煎透。若需包煎药量较大,可分成2个或3个小包,并要在煎煮时增加搅拌次数,以利于水液充分浸泡包内饮片,煎出更多的药物成分。
2. 先煎:
1)、矿石类、贝壳类、动物甲角类饮片应打碎先煎30分钟,再与群药同煎,如石膏、代赭石、牡蛎、鳖甲等。
2)、对某些有毒药物,为降低毒性,亦应先煎或久煎,如附子等。再如,麻黄是需要提前熬,然后将煮出来的药沫去掉的。掠去水上浮沫,而后下其他药合煎,可避免服后烦心。
3.后下:
比如薄荷、木香、大黄等质地比较轻的、药性容易挥发的药物等,则需要后下,这些药物最好在药物煎好前10分钟以内加入,以最大程度保留药性。
4.烊化:
胶类、蜜膏类宜置于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隔水或者水蒸气烫化)后一起服用。
5.冲服:
比如人参粉之类一些用量少、贵重中药宜单独冲服避免浪费。
为了不浪费药材,我们通常会将药物熬两次。第一次熬好后滤渣,然后加水熬第二次,第二次熬也尽量先泡半小时,加水较第一次少,以刚没过药面即可。
两次煎取得药液滤渣后混合,分次服用。
补充说明,熬药的时候都是不盖盖子的。尤其像附子、细辛之类的煎煮。
尽量自煎
每一味中药,都是从药农的辛勤种植、培育、采收到中药企业的遴选、炮制、运输,再到医师的精心开具和药师的认真调剂后,才辗转到了我们手里,经历了许多人、许多环节的辛苦付出,可谓来之不易,故都值得珍惜。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大家最好选择自己煎药。
同时,自己煎药,鼻能嗅其味,目能观其形,耳能闻其声,肤能受其熏,而心亦随之而宁静,亦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过程,故疗效更佳。
当然,若大家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或实在学不会如何煎药的话,也可以让家人代煎,或选择在医院或诊所进行代煎。